其他

2011年以来,亚太地区律所都有什么变化?

2016-11-02 査君 智合法律新媒体

作者 | 査君

来源 | 智合法律新媒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智合立场

这几年,亚洲律所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律所规模迅速扩大,律师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根据《美国律师杂志》(The American Lawyer,下面简称AL)官网刊登的《The Asia 100: Chinese Firms See Dramatic Growth》一文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亚太地区前五十大律所的律师人数增长了65%,达到了41255人。这一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同期的The Global 100的全球律师增长率(14%)和The Am Law 100的全美增长率(8%)增长率。

AL首次对亚太地区的律所规模进行调查统计是2013年,入榜共50家律所。而随着亚太地区法律市场扩大和律所的飞速发展,AL已经将原来的入榜律所个数从50扩大到100,并将The Global Players表单中亚太地区拥有律所人数最多50家国际律所纳入此次排行。

下面将律所分为亚太区和欧美区分别进行排名分析。此次统计中,律师人数均按照全时等值人数(full-time equivalents,下面简称FTE)统计。

亚太律所


与2014年亚太地区的Top10相似,中资律所继续领跑榜单,占了8个席位。在五年前,占据了该榜单前十名还是当年号称澳洲“六大”律所;而现在澳所排名的变化,主要因为澳洲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被其他国家律所兼并或者结盟。前澳洲“六大”中的万盛国际律师事务所(Mallesons Stephen Jaques)已经与金杜律师事务所结盟,博雷•道森律所(Blake Dawson)则与英国亚司特律所(Ashurst)合并,而现在亚斯特律所也已经与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结成联盟。

当然,中国律所的扩张之路并没有止步于榜单前十。此次入选亚洲前50的中资所从2011年的17所增长到24所,其中新进榜单的11家律所,9家都是中资所,包括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协力律师事务所和天元律师事务所;总律师人数从2011年统计的11187人至今年的27687人,翻了一倍。

这两年亚太地区入榜律所律师人数的惊人增长,主要分为两方面原因:

1、与体量较大的国际律所之间的合并联盟。在完成与国际律所Dentons之间的合并后,大成律师事务所总人数从3700跃至6568,荣登统计排名的榜眼。金杜律师事务所则在顺利完成一系列成功结盟后夺得第三,包括2012年与澳大利亚万盛国际律师事务所(Mallesons Stephen Jaques)联盟和2013年与英国SJ Berwin结成联盟,人数增长至2250人。而排名第四位的英国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Herbert Smith Freehills),也是在2012年与澳大利亚的Freehills以及英国的Herbert Smith的结盟之后形成的。

2、除了“强强联合”,依托自身资源和业务或者通过区域间小规模合作实现增长也是另一种“主流”增长模式。这种成长模式尤以中国本土律所为代表,如盈科、中伦、锦天城、德恒、京都和北京德和衡,这六家律所的律所人数从2011年以来都番了一倍。

除了进击中的中国律所,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律所的表现,除了去年五月份印度最大律所“一超”Amarchand & Mangaldas & Suresh A Shroff & Co(AMSS)“分家”拆成现在印度“两强”的Cyril Amarchand Mangaldas律所和Shardul Amarchand Mangaldas律所,其他的基本可以用中规中矩、稳定增长来形容。

欧美律所


今年入榜的亚太前50国际律所中,除了15家律所的亚洲区人数有所减少,其他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9家律所在亚洲的律师人数至少番了一倍。从地区上看,从2011年至2015,美国的国际律所向亚太地区法律市场的扩张和尝试远远多于英国律所。就在去年的Global Players榜单中,前33家美国律所在亚太地区的律所人数比其2011年前50家美国律所亚太地区的人数还要多出28%。相比之下,2015年前16家英国国际律所在亚太地区的律师人数仅仅比2011年时候的前15家律所多了一丢丢。

作为亚太最重要的法律服务市场,各大欧美律所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自家律所在亚太市场的成败。但由于中国近年来市场环境以及本土律所的强势表现,欧美的一些大所在中国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去年油价的下跌和国内反腐审查的扩大化,使得国有石油部门的对外投资项目大幅缩减,导致在华主营业务是为中国国有能源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法律服务的文森.艾尔斯律师事务所(Vinson & Elkins),现在的规模仅有2011年时候的一半左右。而另一家美国律所美迈斯律师事务所(O’Melveny & Myers)在亚洲地区的律师人数2015年为53人,远远少于其2011年的114人,主要原因是因为其新加坡分部的剥离。

2011年,在华设立办公机构的外资所有119家;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129家,仅增长了10家。外国律所在疯狂进入中国后的停滞,表现了合伙制的限制、中国政府构建法律市场的业务壁垒以及中国本土律所在国际业务方面的强势表现。

结语

在此次数据报告中,《美国律师杂志》认为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下行,外资所的大规模撤退将难以避免,因为中国经济放缓且对华并购数量减少,在华国际律所必然步履维艰。实际上,在当前中国本土律所快速成长的大环境下,外资律所想有所成就,无论经济形势如何,想实现突破都是有难度的。原来仅仅专注于国内企业法律业务的中资所,现在有相当一批大所都已通过并购、联盟或、合资与加盟等方式,建立起较完善的海外网络。

在早些时候,《亚洲律师杂志》(The Asian Lawyer)就报道过诸如世达律师事务所(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 Flom),文森.艾尔斯律师事务所(Vinson & Elkins)以及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Shearman & Sterling)这样规模的欧美国际律所在中国市场折戟,分别回撤亚洲当地的合伙人和工作人员,并将业务重点从直接对内投资转向间接开业务开展。今年九月份,美国凯威莱德律师事务所(Cadwalader Wickersham & Taft)就与一系列有驻华机构的外资所建立合作关系。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外国律所欲在华取得成功,面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他们面对不仅是国外同行,还有规模和服务质量日益强大的中国律所。

数据来源:The American Lawyer官网,链接如下:http://www.americanlawyer.com/home/id=1202770812158/The-Asia-100-Chinese-Firms-See-Dramatic-Growth?mcode=1202617075486&curindex=4&slreturn=20160931215508

注:①全职人力工时(Full-time equivalents),代表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时间工作的计算单位为基础,用于把非全时工作人员数折算为全时工作人员的相等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

    责编 | Albert

    编辑 | Angie

    分类 | 原创


    投稿请联系微信:txqm33 / wjx-Wa,点击获取原创团队加入标准”转载请在后台输入“转载” ,或点击获取“转载须知”

     邮箱:tougao@zhihedongfang.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